CCF会员活动中心(简称分部)年度主席工作会议刚刚在上海结束,会议交流了一年来各分部开展活动的情况,对未来如何搞好分部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会者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CCF分部始创于2012年10月,经过近5年的努力,目前已有28个城市建立了CCF分部,覆盖了北京以外地区学会会员数的70%以上。分部在新会员发展、已有会员资格存续、组织会员参加总部的重要活动、将总部的资源分发到地方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会而言,分部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几年摸索,许多分部的工作开展得已经有了模样,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分部是按照地域(城市)而设立的,主要是方便会员间的互动交流,是总部伸向地方会员的节点。如果没有分部,会员除了参加专业性的活动外,只能和总部单线联系。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多,仅靠总部和会员的“Client-Server”模式就显得很不现实,会员间没有亲密的物理接触,之间的网络协作关系也很难形成。当然,如果学会没有会员,或者会员很少,创建分部也没有必要。
学会有34个专委,是按不同专业领域跨地域构建的。而分部和专业委员会不同。分部是按地域构建,不按专业来划分。所以专业化不是分部的本质。那么,分部靠什么而存在?
分部的优势
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同类组织已经有相当成功的经验,如德国计算机学会(GI)就是主要靠分部(Chapter)开展技术交流满足会员的技术需求。IEEE和ACM在全球(包括在中国)设立有众多的地域机构(分别称为Sections和Chapters)。分部有哪些优势呢?首先是地域优势。由于会员同属一个城市,可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非常便捷和快速。第二,开展活动及会员间互动成本很低,一般半天或者晚上足够,还可以做到高频度。第三,由于是物理的接触,更容易深入了解彼此,并结成紧密的线下网络关系。第四,分部组织结构扁平化,活动开展多元化,会员更容易获得组织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分部是让会员“表现”的极佳平台。第五,对当地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便于和当地产业界、学术界以及政府部门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可成为政府的智库。分部既可成为“承包方”,找准地方的需求,也可以成为和总部以及其他分部协作完成任务的“发包方”,如宁波分部通过和宁波市计算机学会的无缝合作,计划建立宁波市政府的智库。
分部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摸索,分部已经积累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优秀案例。我们发现,学会“休眠”会员(即只交会费不参加活动)还不少,学会没有充分调动起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会员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于是,一些分部提出了“唤醒沉睡的会员”的口号。由于总部组织的活动很难满足各类会员的不同需求,出现“休眠”也属自然,其原因不在会员本身,而在于学会。如何“唤醒”这些会员,是分部的一个非常严肃而重要的课题。因此,“分层管理和服务”非常重要,让不同的群体在其感兴趣的活动中互动。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服务大大增加了当地会员的参与度,这就是分部的优势。广州分部通过春节期间网上“团拜”活动,不仅激发了会员们的参与热情,还发展了很多新会员。此外,广州分部联合YOCSEF广州通过“技术选秀”等活动让会员充分表现,做到线上和线下打通。其实,让会员“表现”就是对会员的服务。找准需求进而设计服务产品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重庆分部计划进行需求调查,进而写成“会员需求白皮书”,根据需求设计产品。成立分部需要当地的会员达到一定数量,而这正是分部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单次或全年“批发”会员,可以换来资源,保证活动开展时所需要的经费,无锡分部的做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分部的委员和执行团队为会员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治理和组织活动的机会,而且通过公开竞选等活动让会员接受民主的理念和治理方式。
分部的问题和难处
尽管不乏好的经验,但是通过分部主席会议交流发现,不少分部开展工作还不得要领,最关键的是不知道开展怎样的活动才好,于是往往满足于动一动,也有“贴牌”现象,活动引不起会员的兴趣。即便一些活动开展得好的分部,一年中会员人均参加活动频次还达不到一次。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分部开展活动时的首要问题。其次是缺乏资源,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和其他资源,缺乏商业思维。第三是“大水漫灌”,开展活动时不区分会员和非会员,没有让会员感受到作为会员的荣誉感和优越感,无意中伤害了会员,自然,也会挫伤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第四,组织开放度不足,有的分部在换届选举前召开“预备会”,以会议的名义确定下一任主席候选人,并和“选民”打招呼,这相当于是某些人在内定未来的主席。这种“山头主义”自然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对学会的民主机制伤害很大,会员很有意见,凝聚力涣散可想而知。总部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对相关分部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如何才能搞好分部
就像搞好专委不容易一样,搞好分部也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尽管其性质、对象和其他机构有所不同,但道理相同,如果深谙其道,搞好并不难。
1.精心设计符合会员需求的产品。这就要基于对会员的需求调查。会员分若干层次,如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或学者、企业技术人员、政府官员等,他们的诉求不同。分部可组织的活动类型有:
a)面向企业技术人员的系列讲座;
b)面向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生)的讲座和辅导;
c)会员间互动(增进了解和合作),如技术秀节目,年度会员日等;
d)技术和人才输出(可和企业互动,将技术和高校毕业生输出到企业)。
如何卖出门票是对活动组织者的考验,如果一款产品不能“叫座”,就没人愿意付钱参加,那么这款产品就是失败的。诚然,盈利多少不是目标,但没有商业思考,“产品”(活动)就不会设计和组织好。会员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组织活动“批发会员”必定产生出影响力和相应的商业价值。对于会员,要处处体现他们的优先度,会员参加活动要明显优惠甚至免费。要严格区分会员和非会员(这是对分部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关于商业运作,我此前已有详细论述[1]。
2.要有系列化活动和树立品牌。活动要有系列性,且有一定频度和力度,不断出现才能形成品牌。此外,还要起一个鲜明响亮的名称,如现在就有“太湖论坛(无锡)”,“湘江论坛(长沙)”,“中原论坛(郑州)”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不会形成影响力,而“贴牌”(把人家的活动贴成自己的)的做法就更不可取了。
3.用众包方式开展活动。分部的地域和扁平化优势可以让会员广泛而深入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会员可以策划活动(编剧)、组织和实施(导演)、演讲(演员)、推广(市场营销)以及参与其他相关工作。
4.建立好上通下达的节点。充分利用总部和各分部的资源,做资源的“分包商”,如总部的“CCF走进高校”,奖项推荐,组织参加活动,作为当地政府的智库,等等。
5.激励与表彰会员。对于为分部做出贡献的会员,分部给予表彰和激励,让会员感到有成就感和荣誉感。让会员选举领导机构并对分部的工作加以评价,也会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问题已经摸清,成功已有先例,CCF分部工作需要进入2.0阶段了。只要从“会员为先”的思维出发,就一定能设计出并组织好让会员有收获并且满意的活动。只有会员充分互动,学会才会真正发展。 ■
(CCF会员与分部工委主任罗训对本文有贡献,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杜子德.社团的非营利属性和商业化运作[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2017.13(3).92-93.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